作者|郑皓元 实习生|胡若葭配资平台官网网址
主编|陈俊宏
近日,一场名为《升龙》的烟花秀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炸响,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的合作本欲以“艺术致敬自然”,却在52秒的绚烂后,引爆了一场持续发酵的舆论风暴。
高原生态脆弱性、商业营销的边界、审批程序的合法性、品牌社会责任的缺失。层层质疑如雪崩般涌向始祖鸟及其母公司安踏。短短72小时内,一个曾被视为“户外界爱马仕”的高端品牌,从口碑高峰跌入信任谷底。这场风波不仅考验着企业的危机应对能力,更折射出商业活动在生态红线前的集体反思。
烟花炸响高原:从艺术盛宴到生态争议
据悉,2025年9月19日,海拔约55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热龙乡查琼嘎日山脚,始祖鸟与蔡国强团队点燃了1050盆烟花。艺术家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,在山脊上勾勒出“升龙”动态景观,活动被记录为品牌“向上致美”系列的第三季。主办方在宣传中强调,活动“秉承对自然的敬畏”,选用生物可降解彩色粉,并制定了“预防-监测-恢复”方案,包括转移牲畜、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,以及燃放后清理残留物并翻土修复植被。
然而,活动视频在社交媒体传播后,舆论迅速转向。9月20日,“始祖鸟联手蔡国强在喜马拉雅举办烟花秀”话题冲上多个平台热搜。环保组织、户外博主及网友指出,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极端脆弱,即便使用“环保材料”,爆破产生的噪音、粉尘、化学残留仍可能对土壤、植被、水体及野生动物造成不可逆损伤。
网友翻出历史案例:蔡国强团队曾在日本富士山、法国圣维克多山策划类似项目,均因环评未通过被否决,理由包括火山灰扰动、朱鹮繁殖干扰等。江孜县1990年代因电影《红河谷》炸冰川取景留下的生态创伤也被重新提及,质疑活动未吸取教训。
9月22日,央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燃放地海拔4500米,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,虽未涉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,但距离最近水体约30米、冰川约6公里。现场仍残留紫铜丝、电线、塑料桶等垃圾,山体被挖出拳头大小的洞用于固定烟花,人工踩踏痕迹明显。专家指出,高山草甸形成需数百年,而爆破可能引发草甸土层松动,甚至小规模滑坡。附近旅行社工作人员称,村里已开始清理,但“果皮在当地都难降解”,间接印证生态恢复的艰巨性。
图源:央视采访视频截图
活动策划的合理性备受拷问。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垒表示,烟花燃放产生的噪声和光污染可能惊扰野生动物,尤其正值秋季“贴秋膘”关键期,应激反应或影响动物繁殖周期。对于主办方声称的“盐砖引导鼠兔”,专家李维东直言“鼠兔从不喝水,此法不科学”。此外,所谓“生物可降解材料”在高原低温少雨环境中分解缓慢,可能长期残留污染土壤水源。
尽管主办方强调活动通过乡、村、县三级备案,且因使用“环保材料”未进行环评,但公众质疑其规避了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》中“尽量少干扰环境”的要求。中国探险协会发文追问:“此项存在生态风险的活动为何能获批?审批部门是否组织专家实地调研?”一场原本标榜“艺术与自然对话”的营销,在舆论中迅速演变为对生态破坏的集体声讨。
9月21日,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删除活动宣传视频并致歉,但公众情绪并未平息。网友谴责“伤害已造成,道歉有何用”,强调“不能只是道歉了事”。随着日喀则市调查组介入,这场烟花秀的生态代价与程序正义问题被推至台前。
企业沉默:危机应对失序与信任崩塌
舆论发酵后,涉事方的回应成为焦点,然而始祖鸟与母公司的应对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信任危机。
9月21日,蔡国强工作室发布致歉声明,承认“考虑不周”,承诺配合第三方评估环境影响并支持生态修复。同日,始祖鸟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,称“作品呈现过程中出现偏差”,将配合政府复核生态影响并展开补救。
然而,网友对比发现,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Instagram的声明内容与国内版本存在显著差异,暴露出品牌道歉策略的“内外分裂”。
国内微博声明中,始祖鸟将问题归咎于“艺术呈现过程出现偏差”,强调活动初衷是“提升对高山在地文化的关注”,试图以“执行层面失误”淡化事件核心矛盾。
海外Instagram声明则直接承认活动“与品牌对户外空间的承诺、品牌定位及社区角色背道而驰”,并承诺“努力减轻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”,同时提及“正与艺术家及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”。
图源:始祖鸟微博及ins官方号发文截图
这种差异被舆论批评为“ESG双重标准”:在海外市场,品牌以诚恳姿态维护环保人设,避免失去核心消费者信任;而在国内市场,则试图用“文化探索”“艺术偏差”等叙事模糊生态责任问题。网友指责其“两副面孔”,与其长期宣扬的“敬畏自然”“可持续发展”理念形成鲜明反差。
更令人瞩目的是,母公司安踏集团始终未直接回应事件。客服称问题“不在掌握范围内”,官方账号设置评论限制,投资者关系页面未发布专项声明。安踏作为将ESG纳入核心战略的集团,其沉默姿态暴露出集团对子品牌治理的脱节:始祖鸟在策划敏感区域活动时未融入集团ESG价值观,而总部也未能及时干预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。
资本市场迅速反应。9月22日,安踏体育股价开盘大跌超5%,收盘报94.65港元/股,跌幅2.22%,市值蒸发约60亿港元。亚玛芬体育(始祖鸟母公司)美股同期连续下跌,9月22日至23日累计市值缩水约17亿美元。投资者态度,折射出对品牌治理与ESG承诺的信任危机。
线下渠道亦受冲击。尽管北京荟聚购物中心始祖鸟门店店员称“周末仅有少量消费者退货”,但斜对面竞品凯乐石门店客流明显增长,店员直言“始祖鸟顾客有流向这里”。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分析,若处理不当,始祖鸟可能从“户外高端标杆”神坛跌落。中国广告协会发文批评,营销创意若脱离生态、道德、政策敬畏,终将让品牌价值大打折扣。
危机中,始祖鸟的市场策略被重新审视。品牌曾凭借高端定位、明星代言和核心商圈门店成为中国“中产三宝”之一,硬壳冲锋衣均价5000-8000元,二手市场甚至出现溢价炒作。然而,此次事件暴露其品牌管理与价值观的割裂。业内观点指出,烟花秀这类大型活动需总裁级别拍板,筹备周期3-4个月,费用或达千万元,但品牌未能有效评估生态风险,甚至将主导权交予艺术家,反映出内部风控缺失。
截至9月24日,始祖鸟除道歉外未公布具体补救方案,安踏集团仍保持沉默。这种“装死”状态与公众要求追责的呼声形成鲜明对比。网友持续喊话安踏发声,但集团仅通过客服渠道模糊应对,未展现主动担责姿态。决策透明度的缺失,让这场以“艺术”为名的商业营销,最终演变为品牌信任的崩塌。
审批合法性疑云:生态红线为何被突破?
烟花秀为何能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获批?这一疑问成为舆论核心焦点。
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负责人曾公开回应,活动因使用“环保材料”无需环评,且经乡、村、县三级政府同意,选址非保护区、无人居住,“手续合规”。但该说法遭到法律与环保专家质疑。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》明确规定,禁止破坏自然景观和草原植被,而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要求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专项规划公开征求意见。专家指出,高原全域均属生态敏感区,商业活动应强制进行专项环评而非简单备案。
环保志愿者李恩泽于9月22日向江孜县林业和草原局、生态环境局申请信息公开,要求公开环评报告、生态修复方案等依据。公益组织负责人强调,即使环评通过,项目仍可能因前端评估不严导致生态破坏,“无底线突破”不可取。
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总工彭应登表示,在生态脆弱区开展活动需多部门论证,审批应综合评估环境敏感度、废弃物毒性及恢复难度。
有媒体报道,蔡国强团队此前在富士山与阿尔卑斯山的项目被拒,更反衬出此次审批的争议性。日本以火山灰扰动、朱鹮繁殖干扰为由否决,法国圣维克多山方案也因环评未通过搁置。相比之下,江孜县审批的“宽松”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或程序漏洞。网友讽刺“普通人放烟花会受罚,商业活动却能获批”,呼吁彻查背后动机。
地方政府态度成为另一关键点。日喀则市委市政府于9月20日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,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,但未明确回应审批依据。江孜县相关部门称“领导正在处理”,而“云端珠峰”公众号仅通报核查进展,未披露细节。这种模糊处理加剧公众疑虑,审批是否真的“依法依规”?生态保护与地方文旅开发如何平衡?
图源:日喀则市委员会官网截图
法律层面,活动可能涉嫌违反多项法规。若未取得公安机关燃放许可,则违反《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》;若造成生态破坏,主办方需承担《环境保护法》下的修复费用,甚至面临刑事责任。审批部门若存在“未履行监管职责”等行为,相关负责人亦可能被追责。央视报道中“现场仍留痕迹”的画面,或成为程序疏漏的直观证据。
行业层面,中国探险协会倡议建立跨学科评估机制,划定生态与文化“双红线”。骆驼、奥索卡等竞品借机强调环保主张,形成鲜明对比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这场风波警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,任何商业活动都需以生态保护为前提,而非将“合规”视为免责盾牌。唯有透明审批、科学评估、社会监督,才能守住青藏高原这片净土的未来。
倍选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